第九十五章 为人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涛被皇帝罢相了!

一个消息忽然在坊间流传,不知真假的人们在茶余饭后对此议论纷纷,而其中秘辛却往往比街头巷尾的闲谈更加曲折。郭信就是少数完全知晓这些秘辛的人之一。

李涛借关西赵思绾占据长安为由,意图排挤两位枢密使离京出镇,然而杨邠提前从宫中得知了消息,与郭威连夜商议后一早入宫在李太后面前哭诉,另一方面则拿出了平定赵思绾的初步方略。

方略首先是对关西节度使的一系列新任命,由静难(邠州)节度使王守恩移镇永兴(长安)节度使,由保义(陕州)节度使赵晖改凤翔节度使顶替在凤翔府同样蠢蠢欲动的王景崇。

其次便是尽快命一部禁军先行开赴关西盯住赵思绾,稳住朝野的纷乱,同时试图避免关西局势进一步恶化。

上层的人事任命与郭信关系较远,择选禁军出征却与他直接相关。如今东京禁军的步军主力奉国军毫无疑问是朝廷向外征伐的优先选项,即使没有郭威提醒,郭信也确信自己眼下又将再度出征了。

果然没过两日,枢密院就提前传下消息,命郭信所在的奉国左厢第一军开赴关西,作为左厢第一军都指挥使的王进自然是此番领军主将。

出征的消息虽然人尽皆知,但正式宣布开拔日期的军令还未由枢密院正式下达。郭信为了准备本军出征事宜,干脆带上郭朴直接住在了禁军营房。

作为指挥使,郭信早早就通告本军做好出征准备,麾下五百来人正在副指挥使章承化的督促下将一应出征事物:从喝水的皮壶到上阵的甲胄在内,都存放妥当。

郭信并不亲自施令,只是骑在马上安排都头们去督促士卒们做好准备等待出令。此刻看着军将们在营内各处忙碌的情景,不知不觉在马上作起禁军的空想。

刘氏入主东京以来,虽然有意将河东亲军充实为禁军,但先是杜重威在魏州反叛,随后又是先帝刘知远突然驾崩,导致禁军的整顿一再搁置。眼下禁军各厢战力良莠不齐,各级将领也是马军、步军、河东、前晋等各个山头林立。即使单从表面上看,地面坑洼、营房破旧而无钱修葺的景象也很难让人对眼下的禁军抱有期待。

出身禁军,此时正在凤翔蠢蠢欲动王景崇不就是禁军骄纵废弛的一例?何况那王景崇甚至还是先帝亲点的大将。

郭信回过神来微微摇首,在出征前不该把自家情况想得太坏。不论如何东京禁军吃穿不愁,甲胄齐备,虽然弊病不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返回顶部↑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

修仙小说相关阅读: 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 青锋传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 江山横刀美人香 手握兵马虎符,铁骑横推人间 棺越:开局便是冒牌货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大明:十岁科举状元,朝廷震惊 朕,剩者为王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 火中重生:烈焰之魂! 明末:乱世崛起 三国:坑爹系统,我偏助刘不助曹 皇天无极经 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 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 大明,世界第一强国 回到大汉打天下 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